九围观互联网之六垄断幻觉
很多人在3Q大战中,产生一种幻觉,所谓垄断的幻觉。
这种幻觉的始作俑者其实是腾讯!
在明明知道把两个企业的商业竞争行为扯上用户之后,会引起激烈反弹,却依然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这说明已经拥有6亿活跃用户的腾讯以为自己是一个垄断者,也自然拥有了胁迫用户选择的权力。
很显然,倒退几年,在没有飞信、没有MSN、没有阿里旺旺的年代,这样的垄断权力的运用可能会生效;在没有游戏、没有团购、没有淘宝、没有微博的年代,这样的垄断权力的运用也可能会生效。
但是,这些也只能是假设。通过垄断用户社会关系(联系),从而实现对用户的深度粘性和捆绑,即使电信运营商的目标也是腾讯这样的IM巨头的目标,但是,问题是,在垄断用户社会关系之后,如果运营者意图胁迫用户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有可能冒犯了用户的隐私底线,此时,运营者提供的便利工具成了恶评口碑的利器。
腾讯以为垄断了,其实即使假象,也是一颗雷。
有垄断幻觉的,除了腾讯,还有所谓司法界的人士。律师上书、学者坐而论道,肢解建议者有之、为民请命者有之。
在中国的反垄断法和反垄断局成立之后,这些人鲜有能够实践的机会,这次3Q大战,终于给了他们彰显自己存在的机遇。
但是,到底腾讯是不是垄断?其垄断行为对竞争对手和用户造成了那些可以有据可查的且性质恶劣的影响?
要知道,仅凭推断和预测,是不能成立的。而且还要看其主要的业务竞争对手的情况。是否对用户深度锁定并据此滥用用户支配地位?是否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恶意打击竞争对手?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是否收到严重损害?其一家独大是否为产业的进入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这些问题不是凭感情和一己之私就断定腾讯垄断的。说腾讯垄断,恐怕除了腾讯之外,国字头的行业巨头都笑了。
互联们的垄断,只是幻觉,只是商业利益竞争的口诛笔伐的代名词